棉花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国际刊号:1002-7807
国内刊号:41-1163/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3894 人次
 
    本刊论文
一例棉花茎枯病的诊治报告

摘要:文章从射阳县的实际病例入手,分析其诊治过程,从概念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与切合自身的诊治体会入手,既结合病例,又总结方法,谈出体会,希望对其他地区治疗棉花茎枯病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548817.htm
  关键词:棉花;茎枯病;治疗;预防;体会 
  中图分类号:S43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70-1 
  1 棉花茎枯病的病例调查 
  射阳县千秋镇竹节村有4个农户种植棉花,在2011年8月17日,发现4家靠在一起的棉田联共有1100株棉花发病,表现为在靠近叶柄基部的茎枝部交接及处附近的枝条下,开始出现红褐色小点,在叶柄的下部也有较多发生,约1-2天时间,褐色小点发展成褐色的溃疡斑,四周呈紫红色,中间略有凹陷,在小黑色病斑上出现。再过3-5天,发现病斑环割发病部分,外皮裂开,内部维管束外露,叶片脱落。病情发生后,镇农科人员曾尝试用25%灭细脲悬浮剂600倍液,加之48%毒死蜱乳钠1500倍液,喷雾防治,但效果不佳。后来改用在即将下雨前用1:1:200的波尔多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联合喷药保护,每天1次,并结合对棉蚜虫的防治,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20%丁硫克百威乳油40g,对水40升喷雾,10天喷一次,效果较好,9月20日,发病植株逐步恢复正常。 
  茎枯病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但遇到适合的发病条件,就会突发流行,成为一种暴发性病害。在大流行的年份,茎枯病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进入21世纪后,虽然很少见大面积发生危害的报道,但仍然应关注其发生动向,防止其再度暴发危害。 
  2 棉花茎枯病的发病症状 
  茎枯病菌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科,壳二孢属。病株后期病斑上产生的小黑粒,是茎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黄褐色,顶端有稍为突起的圆形孔口。茎枯病在棉株不同部位的症状如下: 
  2.1 叶片 
  棉苗一出土,茎枯病菌就能侵害幼苗,在子叶上多出现紫红色的小点,以后扩大成边缘紫红色,灰白色或褐色的病斑。真叶受害后,最初边缘组织上出现紫红色、中间黄褐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扩大、合并,最后导致病叶干枯脱落。在长期阴雨高湿的条件下,还会出现急性型病状。起初叶片出现失水褪绿病状,随后变成像开水烫过一样的灰绿色大型病斑,然后沿着主脉急剧扩展,1-2天内还可遍及叶片甚至全叶都变黑。 
  2.2 叶柄与茎 
  叶柄发病多在中、下部,茎枝部受害多在靠近叶柄基部的交接处及附近的枝条下。开始先出现红褐色外点,继而扩展成暗褐色的梭形溃疡斑,其边缘紫红色,中间稍呈凹陷,病斑上常生有小黑点。后期严重时,病斑扩大包围或环割发病部分,外皮纵裂,内部维管束外露,这是茎枯病的一个主要特征。叶柄受害后易使叶片脱落,茎部受害后可使茎枝枯折。 
  2.3 营铃 
  病菌能侵染苞叶和青铃,苞叶发病侵入是青铃的直接侵染源。青铃受害后,铃壳上先出现黑褐色病斑,以后病斑迅速扩大,使棉铃腐烂或开裂不全,铃壳和棉纤维上有时会产生许多小黑粒。 
  3 棉花茎枯病的发生规律 
  茎枯病菌的初次侵染菌源,在病区以土壤带菌为主。病菌的菌丝体及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在新棉区,种子带菌是病害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据试验,种子的带菌率为12.3%,以菌丝体潜藏在棉籽短绒上为主,也能潜伏于种子内部。当棉籽发芽时或幼苗出土后,潜藏于种子内外以及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孢子,即能侵染棉苗子叶和幼茎。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菌产生大量的孢子,成为田间发病的菌源,并借风雨和蚜虫传播,造成再侵染。这样周而复始的多次侵染循环,造成棉花茎枯病的大流行。 
  一般持续4-5天,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多阴雨天气,日平均气温为20-25℃,即可能引起茎枯病大流行。在发病期间若伴有大风和暴雨,造成棉株枝叶损伤,则更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 
  棉田蚜虫的发生量常影响茎枯病的发病轻重。据观察,凡是蚜虫危害严重的田块,茎枯病就严重。由于蚜虫的危害,棉株上出现大量伤口,为病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另外,蚜虫在棉田内迁移爬行,也会携带孢子传播病害。此外,蚜虫的排泄物含有糖类物质,有利于病菌的繁衍和侵染。 
  棉花茎枯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棉株从幼苗到结铃各个生育时期都可能受害,受害部位自胚根、子叶、真叶、茎枝和生长点,直至花蕾、铃柄、苞叶、铃壳和子棉,是典型的多时期、多部位的病害。一般情况下,前期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至全株枯死;后期主要侵染苞叶和青铃,引起过早落叶和僵棉铃病害。 
  4 棉花茎枯病的综合防治 
  4.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可减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经硫酸脱绒的棉籽可显著减轻茎枯病危害程度。 
  4.2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换茬。将棉花与禾谷类作物如稻、麦等,2-3年轮作1次,可有效减轻茎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水肥条件充足的棉田,应特别注意合理密植,不施过量氮肥,适量配合磷、钾肥,使棉株生长稳健。中后期要及时打老叶、剪空枝,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这样可减轻茎枯病危害;清洁棉田。棉花收获后,要清理田间的残枝落叶和得病脱落的棉铃,作燃料或就地烧掉,同时要进行秋季(或冬季)深翻耕,以消灭越冬菌原。 
  4.3 药剂防治 
  在气候条件适合茎枯病发生的时期,要经常注意天气变化,抢在雨前喷药保护。药剂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百菌清或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同时要注意防治蚜虫。 
  作者简介:薛正标(1955-),男,江苏射阳县千秋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棉花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棉花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