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国际刊号:1002-7807
国内刊号:41-1163/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3897 人次
 
    本刊论文
棉花异性纤维探究

 本文综合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以工作中常见的异性纤维为论点,从其概念谈起,涉及到异性纤维的检测方法、计量标准,它在四个方面的危害,积极探寻了异性纤维的来源,提出了四个杜绝异性纤维的措施,最后在清除异性纤维的方法上做了研究,以期对农民增收、棉纺企业顺利运作以及减少对HVI设备运作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国棉质量和出口声誉有所裨益。 
  关键词:棉花异性纤维;来源;危害;控制措施;清除方法 
  一、引言 
  棉花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花中的异性纤维使棉纺织印染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异性纤维防不胜防,受害企业苦不堪言。 
  针对世界各地棉花市场上异性纤维的出现,国际纺织机械联盟(ITMF)一直予以关注并进行调查和定期公布统计结果。调查报告显示,棉包中的异性纤维仍然存在。国家计委、经贸委、农业部、供销总社和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联合出台了《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加工过程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暂行规定》,以此来控制棉花中的异性纤维。 
  二、异性纤维概述 
  (一)异性纤维定义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异性纤维的定义,世贸组织文件未将异纤单独列出,而是将其归于杂质类,称为纤维性杂质。我国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棉花标准中对异性纤维的定义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异性纤维也简称为异纤。 
  (二)异性纤维的鉴别、检测,计量标准 
  鉴别异性纤维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仔细观察纤维外观,特别是在宽敞明亮的北窗或北向天窗正面发射的自然光线下,异性纤维与棉纤维光泽不一致时最易发现,再用手拉断纤维,用断裂力判断是否是异性纤维。一般化学纤维拉力强,不易拉断。二是买一根紫外线灯管,接上电源,安装在灯罩上或安装在验布机上,棉纤维在紫外线下呈黄色而化学纤维则呈蓝色,异性纤维就不难被发现。 
  在GB 1103―2007中,明确了棉花加工单位对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检验的抽样、检验方法和质量标识的要求。目前异性纤维检测规定的抽样方法是:棉花加工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对同一籽棉大垛、同一天、同条生产线加工的棉包,从皮棉滑道上每10包随机一次抽取约两次样品,全部样品合并作为相应棉包异性纤维含量的检验批样。棉花交易时,要求对批量交易成包皮棉异性纤维进行定量或定性检验的,可由交易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目前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方法的规定是:异性纤维含量检验仅适用于成包皮棉,采用手工挑拣方法。对棉花加工单位从皮棉滑道上抽取的异性纤维检验批样进行检验,其结果作为该批样所对应棉包的异性纤维含量检验结果。异性纤维含量检验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异性纤维的计量指标用重量比指标来表示,即成包皮棉的异性纤维含量是指从样品中挑拣出的异性纤维的重量与被挑拣样品重量之比,用克/吨( g/t)表示。 
  (三)异性纤维的危害 
  异性纤维具有细、长、轻的特点,在纺织环节极难清除,容易引起纱线断头、布面疵点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为了减轻异性纤维对纺织的危害,纺织企业不得不雇用大量人员进行挑拣或者购置皮棉异性纤维清除设备进行清理,增加了纺织产品的原始成本。异性纤维已经成为纺织企业的长久之痛,虽然纺织企业呼吁多年,棉花加工企业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因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治理效果始终不太理想。 
  1.异性纤维对纺织加工的危害。异性纤维作为一种杂质,必定会影响纺纱质量和纺织品的染色质量。由于异性纤维具有与棉花相似的机械特性,在纺纱过程中不仅难以清除而且极易拉断、撕碎分裂成更细更短的纤维,或被打碎成纤维状细小疵点。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上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异性纤维难与棉纤维分开,目前绝大多数棉纺企业不得不组织专人在棉花投料前将棉包打开,逐包挑拣。此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据了解,一个中型棉纺企业,每天要组织400多人专门挑拣异性纤维,相当于每年企业要支出200多万元,等于每吨原棉增加400多元成本。安庆棉纺织厂,1998年挑拣异性纤维用工达7万个,挑拣异性纤维27.2公斤,投入300多万元。另外,由于异性纤维的大量存在,人工不可能全部挑拣干净,达不到理想效果,导致纱布、印染布等级下降,用户退赔的事情时有发生,给棉纺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据《中国纺织报》报道,1998年广东省韶关市第一棉纺厂因“三丝”问题,顾客要求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60万元,所以部分棉纺企业宁愿以高价收购外棉而不使用国产棉。 
  2.影响棉农增收。由于皮棉中混杂有异性纤维,使皮棉质量降等降级,在棉花收购中必然会影响籽棉的收购价格。例如,国产新疆棉北疆异性纤维含量比南疆的异性纤维含量低,兵团异性纤维含量比地方异性纤维含量低。北疆机采棉没有异纤,所以同样等级兵团“北疆”牌棉花比地方每吨多卖200元。由此可见,异性纤维的存在,使棉花价格降低,棉农收入受到损失。 
  3.影响国棉声誉及出口。我国国内棉价偏高,质量差价没有拉开,造成各地片面追求棉花产量,忽视质量,异性纤维问题突出,因此纺织企业难以买到价格合理、强力高、不含异性纤维的优质棉花,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进一步减少了对国内棉花的需求。同时如果国棉质量与外棉质量相差甚远,必定使国棉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国棉出口,甚至影响到国棉的国内市场,给广大棉农和棉花企业利益造成危害。 
  4.异性纤维对HVI设备的影响。国家公证检验承检实验室使用HVI对送检的棉花样品进行检验。由于棉花与纤维制品的纤维有着不同的特性,被异性纤维污染的棉样(化纤丝)的测试长度会比原长度长出大约0.23%,强力数据会大出原批次棉样平均数据0.9%。整齐度也有不同影响。实际在HVI检验中,棉样放入取样器,取样器内的压板前进,棉样受压力后突出取样器孔。梳夹运动到取样器孔打开梳夹,取样器向上运转突出取样器孔的棉样被梳针钩取,梳夹关闭取样器向上运转,针布梳理梳夹上的棉纤维。所以针布上常常看到棉线、索丝、色线、化纤丝、破籽、铃壳、秸秆、木屑等。由于梳夹与针布间隙为0.025英寸(0.635毫米),若是某些较大的杂物刚好将梳夹卡住,就会造成梳夹握持棉束不均匀,握持力小的棉束部位将被针布钩去,梳夹上的棉纤维较少,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时造成梳针和针布损坏及产生倒刺,甚至卡死取样器故障或损伤针布。化纤丝、人发、动物鬃毛等没有被针布梳理掉,刷棉时缠绕在毛刷辊上,影响正常刷棉造成测试结果错误。危害型杂物在颜色窗口测试时损伤测试窗玻璃。   三、异性纤维的产生及鉴别 
  (一)异性纤维的产生途径和原因 
  异性纤维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都同样存在严重的异性纤维问题,只要存在人工采摘就不能杜绝异性纤维现象。当前,国产棉花中混杂的异性纤维问题确实很严重,据纺织企业反映,内地北方棉花每吨含异性纤维20g左右,新疆棉每吨约8g,而进口棉花则没有异性纤维。 
  棉花中混入的异性纤维主要来自棉花采摘、交售环节和加工环节。其主要来源:一是棉农采摘交售棉花时,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制品口袋盛装棉花,并用非棉性线、绳扎口;二是棉农习惯于地面晒花,容易造成动物毛发等异性纤维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三是籽棉受自然环境所污染,人员在籽棉垛上睡觉造成毛发等异性纤维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四是棉花收购、加工单位把关不严、籽棉大垛周围环境卫生差,在收购、上垛、加工喂花三个环节未对异性纤维进行严格挑拣、把关,以致异性纤维混入加工后的成包皮棉。 
  内地棉中的异性纤维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棉花种植多且分散,基本为人工采摘,籽棉的采摘、晾晒、收购、运输和加工环节过程冗长,异性纤维很容易在这些过程中混入棉花。另外还存在两大主观原因:一是棉农对异性纤维的危害认识不足,又因异性纤维含量的多少没有在籽棉的销售价格上有所反映,所以棉农主动排除异性纤维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棉花收购市场放开后,棉农出售籽棉的对象更多的是个体棉商,而非正规的棉花加工企业。个体棉商关心更多的是籽棉收购的量,而对籽棉异性纤维含量漠不关心。除了上述主、客观原因外,异性纤维问题还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货源偏紧时,严格按规定收购的棉花加工企业难以收到棉花,而有些非法加工小企业及不法商贩不顾国家相关收购质量的规定,大肆抢购资源,扰乱了整个市场;素质高、守规矩的棉农不能充分享受到优质优价的好处,积极性严重受挫,而一些对异性纤维危害性认识不足、投机取巧的棉农,利益却未必受损。为此,异性纤维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新疆棉花异性纤维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疆原棉“三丝”主要成分是由化学纤维、畜毛、头发丝、农膜等软性物质组成。根据相关调研分析,其成因复杂,主要是由市场、管理、关键环节、技术把握、落实不到位所致。具体表现为: 
  其一,市场原棉供不应求,异纤问题被忽视。近几年,国内市场原棉需求缺口较大,各主产棉地区货源紧张,各轧花企业的重点工作就是抢购棉花资源,根本无暇顾及收购棉花的质量。另外,社会各界及棉农棉花质量意识淡薄。 
  其二,棉花加工恶性竞争,市场监管难度大。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恶性竞争无法避免。目前,我区现有棉花资源约4000万担,但棉花加工企业有800多家,加工能力接近8000万担,是生产能力的1倍。各收购企业竞相抬价,抢购棉花资源呈愈演愈烈之势。部分不法小加工厂和商贩,不顾国家规定违法收购,扰乱市场,由于其机制灵活,很难规范管理,导致狠抓“三丝”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其三,工作重心有偏移,组织落实不到位。近几年,中央和自治区在强调粮食安全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新疆棉花产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基层用在抓好粮食、畜牧、林果等方面的精力多一些,在棉花生产管理上有所放松,使控制棉花“三丝”的各项技术措施、手段不能充分落实。某些基层的纤维检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轻宣传教育,重罚款,没有切实把好监督关,也是造成“三丝”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 
  四、杜绝异性纤维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棉花质量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把控制原棉“三丝”污染作为振兴国棉、提高国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在棉产区广泛开展质量教育,由于异性纤维,使得国内不少棉纺织企业转而利用国外棉花搞来料加工。在棉纺织品的深加工中使用进口棉纱、棉布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棉花的需求。在棉花采摘季节,棉花加工企业要深入棉田、棉农家中广泛宣传棉花异性纤维的危害及控制方法,并协助棉农做好这项工作,形成人人认识异性纤维、人人防范异性纤维的良好习惯。棉花是纺织工业原料,全国自用优质棉所占比例非常低,质量的好坏与纺织工业的产品的好坏和效益的多少呈高度正相关。因此,棉农在选择一个好品种,多生产霜前花和减少僵瓣花的基础上,还要在收晒贮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异性纤维的混入。 
  狠抓污染源头的质量控制污染源头来自棉花的收晒贮的过程中,它是控制的重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收摘质量控制。采摘工具包括帽子、采花围裙袋、装花箩筐、专用装花袋、标识牌;除箩筐(竹材)和标识牌(纸材)外,其他工具全部用纯棉布材料制作。采摘前,必须将帽子、采花围裙袋、装花箩筐等清理干净,头发尽量卷入帽中,用采花围裙袋装田间采摘的花。采摘成熟籽棉,不同品种籽棉不能混装,尽量减少杂质,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严禁用化纤袋缝制成的收棉袋。二是晒花质量控制。长江流域一般用竹床搭架晒花,并用支架支撑,防止在地面、屋顶和马路上晒花,以免树叶、枯枝等杂屑混入籽棉中,同时防止动物在籽棉中嬉戏而混入毛发等。禁止用化纤、油布等其他工具晒花。三是贮存质量控制。单一存放,单一贮存。有条件的可用细帆布缝制成的袋子或用竹篮装花。严格控制棉花晒干后散装(即散放在屋内空地)或与畜禽混在一起。四是收棉站(籽棉加工厂)质量控制。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切实可行的“三丝”控制标准,棉花收购期间,棉花加工企业要主动联系棉纺织厂,共商棉花“三丝”控制大计,在运花堆垛过程中防止头发和化学纤维等混入,在棉花收购时,不仅要认真检验棉花的品级、长度、回潮率、杂质、衣分等质量指标,还要认真检验棉花的“三丝”含量,对超过或低于控制标准的棉花,实行价格扣补,充分调动棉农挑拣“三丝”的积极性,同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布鞋帽子,也可雇临工专门挑拣杂质。五是纺织部门质量控制。加强与棉花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固定的原棉供应基地,制定原棉采购“三丝”控制标准,对进厂原棉按5%比例逐批预检,“三丝”超标原棉,进行降价或退货处理。在工作中严格规范“三丝”挑拣操作手法,采用挑拣、复检、抽查等层层把关的方法,以确保投入原棉“三丝”指标满足客户需求。生产品种准确定位,整条线全部生产纯棉产品,保证有一个无异性纤维的生产环境。在清花工序安装异纤自动分拣器。在自动络筒机上安装异纤剪切系统,消除漏检“三丝”的危害。   (二)实行目标管理,严防异性纤维 
  1.从棉花摘售源头抓起。主产棉区的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优质棉的生产发展,提高棉农的经济收入。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优价的宣传工作,帮助棉农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向棉农讲清混售减少收益和混入异性纤维的危害性。对棉花经纪人收购交售的棉花也应严格把关。把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编印成册,发送给区域内的棉农及长期合作的经纪人,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售棉习惯。 
  新疆兵团这几年从采收时就开始严格控制异性纤维,提倡“四白”,即摘棉花时要戴白帽子、用白布花兜、用白布口袋盛棉花、用白布条扎口,同时严禁用化纤袋盛棉花和进入晒场,棉花要集中堆放、分级晾晒。籽棉交售也有具体措施和规定,这些措施收效颇丰,每吨皮棉“三丝”含量可控制在0.002g之内。只是由于我们的棉花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带进地膜,这一问题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兵团农业局在试验机采棉预处理工艺时,就配备了有关企业生产的异性纤维清理机,并已取得一定效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棉花仓储设施、设备亟待改造和建设。新疆总体上已有的棉花仓储设施已具规模,库区、库房、铁路专线基本满足需要。但随着我区棉花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棉花中转储备库不少由于建库时间久远,仓储设施、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机械化、电子化水平低,尤其是近3年我区承担代储任务后,仓容和中转储备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进一步加大改造升级力度。凡取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轧花企业,要围绕质量这一中心,扩大规模,建设规范化的加工厂,收购加工优质棉,有计划地投入资金,扩大收购场地,扩建储棉库房,购置收购物资器材,增添检验仪器,完善检测手段。从实际出发,站在规范发展、规模效益、与国际接轨的高度,更新棉花加工设备,改革加工生产工艺流程,配备提高产品质量的相关设施,提高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实力,成为符合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合格棉花加工企业。 
  2.把握两大关键环节。首先在收购质量上,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坚持“一试五定” 的质量操作规程,依质论价,杜绝“一抓准”“一口清”的方式确定棉花品级、衣分的现象发生;拒收水分、杂质超标、好次混售、塑料包装的棉花。其次是在棉花加工质量上,严把机口关,组织专人在机口拣“三丝”,清理与品级不相符的籽棉,确保加工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好,无异性纤维。做到依质配车,调整生产工艺,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配备的籽棉、皮棉清理机要经常检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3.大力引进技术人才。棉花加工企业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理念,走出“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禁锢,广纳贤才。一是从社会上吸纳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新业务培训的收购检验、加工技术人才,让他们承担棉花收购、加工生产责任,并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把好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关。二是吸收有棉花经营管理经验人才进入企业,参与管理,施展才华,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三是选送有一定文化水平且热爱棉花检验、加工技术的青年职工到专业技术学校和有关部门进行定向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知识。 
  (三)纺织企业加强对异性纤维的挑拣 
  1.企业参与籽棉价格与“异性纤维”挂钩。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有切实可行的“三丝”控制标准。在棉花收购时,不仅要认真检验棉花的品级、长度、回潮率、杂质、衣分等质量指标,还要认真检验棉花的“三丝”含量,对超过或低于控制标准的棉花,实行价格扣补,充分调动棉农控制“三丝”的积极性。 
  2.重视异性纤维源头控制。重视“三丝”源头控制。加强与棉花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固定的原棉供应基地,制定原棉采购“三丝”控制标准,对进厂原棉按5%的比例逐批预检,“三丝”超标原棉,进行降价或退货处理。 
  3.采用人海战术挑。用人海战术挑“三丝”。有的纱厂规定挑“三丝”员工在50人以上。在工作中严格规范“三丝”挑拣操作手法,采用挑拣、复检、抽查等层层把关的方法,以确保投入原棉“三丝”指标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人员到厂拣棉,每人供应免费工作餐,增加工资。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要下定决心,加大科学的检测清除手段。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国内外生产异性纤维清除机的厂家和使用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并邀请生产厂家到企业做现场试验。积极购进异纤清除机,并投入生产试验。 
  4.加强生产管理。生产品种准确定位,整条线全部生产纯棉产品。同时加强各工序捉疵防丝力度,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剿“三丝”。 
  5.仪器把关。在清花工序安装异纤自动分拣器,在自动络筒机上安装异纤剪切系统,消除漏检“三丝”的危害。 
  (四)加强棉花中异性纤维的监督检查 
  棉花收获、加工开始后,组织有关部门成立检查组,分赴各植棉单位,对各单位的拾花质量、籽棉场管理、籽棉运输、堆放等按制定的管理目标逐项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同时,对加工厂进行监督检查。在整个棉花收获加工期中,这样的检查要进行2~3次,检查结果要在有关媒体上进行通报。 
  为及时掌握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情况,应到各加工厂随机抽样,取已加工好的数包皮棉,运至棉纺厂,由棉纺厂工人分别开包检查异性纤维,将已拣出的异性纤维分别称重,计算出各加工厂棉包中异性纤维的含量及平均含量,然后通报以便引起各领导的关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为质量做贡献的局面。 
  棉花市场已经放开,入世后棉花市场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成本、交易中诚信的竞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国家标准修改中对发现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加大处理力度,并在处理方法和异性纤维含量上进行量化,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更强,对棉花质量的管理更加明确具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杜绝异性纤维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五、异性纤维的检测与清除 
  近几年,由于异性纤维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起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从目前国内外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技术状况看,异性纤维在线检出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即采用高分辨率高速扫描彩色线阵CCD数码摄像机,对棉纤维进行扫描,发现异常计算机发出命令,驱动执行机构快速响应气阀的动作来完成。另一类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这种形式因其局限性,多用在棉条或纱线的通道上。   (一)在籽棉付轧前的检测和清除 
  1.美国的检测及清除方法。解决异性纤维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轧花前将其检测出来并清除,异性纤维一旦混入棉花,此后的工作将极为被动和困难,因此轧花前清除是一种非常可取的解决方式。由于美国的棉花种植、采收、加工全是规模化、机械化,棉花中很难混入异性纤维,即便如此,他们也对异性纤维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虽然棉花和异性纤维具有相似的机械、光学特性,但它们在化学成分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是成功检测出异性纤维的机理。由于美国全是机采棉加工工艺,在籽棉加工之前需要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一般为140℃,而异性纤维在其运行的机器中周围环境温度接近50℃时就会释放出化学气体,其释放的有机化合物气体的化学成分与籽棉及皮棉释放出来的成分有很大差别,且在数量上前者也远远大于后者。利用这一机理,采用色谱分析/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但这种系统工程要求很高的可靠性、反应速度、良好的重置性和高额成本,不适合在棉花加工企业使用,下一步是研究更适合用于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检测技术和清除系统,但美国的检测及清除机原理我们可以借鉴。 
  2.中国普遍采用轧前清除方法。为了清除异性纤维,国内的棉花加工企业除了在收购时把好关,进行人工挑拣外,还有专人在喂花前的棉垛上挑拣异性纤维。这种挑拣费时费力,因此目前有不少企业采用输送带清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籽棉清理机清理后的籽棉,由进花口进入棒条辊对籽棉进行输送和混匀,再进入输送带向前输送,同时在输送带两侧各有8~10人进行翻拣剔拣,发现异性纤维,拣出放入自身准备的布袋中,经过剔拣后的籽棉由输送带进入轧花机配棉箱中,通常输送带长为16m左右,可长可短,宽1m。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经过挑拣后的皮棉远比没挑拣前售价每吨高出400元~600元。 
  (二)轧后检测和清除 
  1.国内纺织加工中对异纤的检测及清除。我国关于棉花中异性纤维的检测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纺织行业的开清棉工序中,如新近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光电眼”――光电子棉花异性纤维自动检测、清除系统。“光电眼”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和智能加工技术,几千个传感器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可分辨棉花与异物,并把异物送至专门的杂质箱,提高了传统纺织业的科技含量,其检测棉花速度达400kg/h,相当于3个女工8小时的工作量,检测杂质的面积达到lcm2~2cm2。但异性纤维经过籽棉收购、清理、轧花、皮棉清理等工序后,可能被打击打碎成更短、更细的纤维,甚至有的面积远小于lcm2~2cm2。因此这项技术仍然有待于提高精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异性纤维清除率。 
  2.国外纺织加工中对异纤的检测及清除。瑞典的乌斯特公司生产的UQC清纱器,主要利用电容式、光电式、高灵敏性能LED异性纤维传感器进行组合,制成智能型的检测头,从而在成纱过程中进行检测。可见,利用智能化传感器和数字技术已是今天技术的核心。乌斯特的UQC清纱器由于其高灵敏度、高性能,使得在生产所需质量纱线时切除纱大大减少,从而使捻接也大为减少,同时其智能系统自动提供在线异纤分级、分布和CAY计算机辅助清纱,对头发丝和单根合成纤维也能检测到。由此可见,如果在清纱过程中能够极为精确地对异性纤维做最为彻底的清除,轧后清除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当然,提高异性纤维清除科技含量是提高棉花质量的核心,但毕竟成本太大,目前也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清除异性纤维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从源头上把关,杜绝“三丝”和特杂进入籽棉中,也就是在轧花前即不允许“三丝”进入棉花。 
  六、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尽快攻克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这一顽症是推进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由诚信带来的利益和由不诚信而导致的损害,将因经济全球化而成倍放大。对于棉花异性纤维的预防、检测与清除,是综合多方面力量去完成的事情。这些年本领域的重点攻关项目也是异性纤维清理机的研究和使用。由此可见,我们只有通过政府的调控、企业的自律以及棉农意识转变等方式,形成改革发展棉花行业的完整有效体系,加之法规约束,诚信和高科技的发展,我国棉花行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局面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异性纤维的危害、成因、预防和治理[J].中国棉花加工,2012,(3):24-25. 
  [2] 冯强.提高棉花加工质量的充要条件[J].中国棉花加工,2013,(2):43-46. 
  [3] 朱晓刚,谢玉彩.如何杜绝棉花中存在异性纤维[J].中国纤检,2011,(11):44-45. 
  [4] 李琴.浅谈异性纤维的来源及解决措施[J].中国棉花加工,2011,(1):18-19. 
  [5] 邱玉.浅析棉花异性纤维的来源和解决措施[J].中国纤检,2011,(5):46-47. 
  [6] 敬兴无.棉花异性纤维的危害和预防 [J].中国棉花加工,2011,(6):42-43. 
  [7] 吕晓英,蒋春玲.浅谈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危害及杜绝措施[J].中国纤检,2013,(2):66-67. 
  [8] 赵阳,肖琴,冯文,等.优选清纱参数减少异性纤维的实践[J].棉纺织技术,2010,(3):54-56.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棉花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棉花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